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广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模拟题5答案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7-04-06 10:56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模拟考题5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们多做好事。可以看成对“教育”这个词的字源解释。

2. B【解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和人产生消极影响,而题干中“束缚”“扼杀”体现出教育的消极影响。

3. C【解析】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根源是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思想,因此本题选C。

4. C【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此外还包括制度文化、器物文化。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学校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体师生共识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等。从狭义上说,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或者直接称之为非课堂文化。

5. A【解析】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过程,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

6. A【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7. D【解析】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表明了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因此本题选D。

8. D【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9. B【解析】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国家教育部提出来的,它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10. C【解析】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把人的发展归因于遗传的力量。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上述观点都忽略了外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1. A【解析】略。

12. A【解析】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壬寅学制是在1902年;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

13. D【解析】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这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4. B【解析】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优先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到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因此,本题选B。

15. B【解析】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和青年的年龄阶段特点不同。

16. 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17. 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18. C【解析】略

19. C【解析】泰勒被称为“科学评价之父”的教育家。

20. A【解析】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21. A【解析】学校拒绝小陈参加考试,侵犯的是小陈的受教育的权利。

22. B【解析】“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23. C【解析】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小学生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中学生则可以采用抽象讲解的方式,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故本题选C。

24. C【解析】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5. D【解析】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因。

26. B【解析】略

27. B【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8. D【解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学校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义务。D项错在“免费”和“优质”两个词上,按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学费和杂费,而不是全部,优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并非义务。

29. A【解析】在管理心理学中,松散群体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群体,是指那种人们之间没有太多共同目标和共同活动,只是在时间和空间有所接近的人群结合体。

30. 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1. B【解析】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强迫教育章程》是中国政府计划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32. A【解析】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始的顺序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其中开始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33. 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强调了“能力”的重要性。

34. A【解析】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5. B【解析】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CD。AB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36. 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机体上课,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37. C【解析】材料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38. D【解析】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9. B【解析】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很多职责,担任着很多角色,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40. A【解析】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1. A【解析】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42. A【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43. B【解析】按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现代教学媒体分为:(1)传统教学媒体(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标本、图表等);(2)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按使用媒体的感觉器官分类,现代教学媒体分为:(l)听觉媒体:(2)视觉媒体;(3)视听媒体;(4)交互多媒体。MP3属于听觉媒体,视觉媒体主要指幻灯片、投影仪。

44. A【解析】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

45. C 【解析】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6. C【解析】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47. A【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8. A【解析】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9. D【解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

50. B【解析】学生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51. A【解析】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而我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古希腊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都是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形成的,属于分科课程。我国的六艺是最早的分科课程的开端。

52. D【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是在属于课程的一种类型,是在课程计划之内的。考生需注意二者的区别。

53. C【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错误的。

54. A【解析】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55. A【解析】题干的描述表明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

56. B【解析】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更加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这称为教学反思。

57. C【解析】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组织严密、表达清晰和气氛热烈。A、D两项中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和B项中的“备课认真,准备充足”都不属于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58. C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59. B【解析】遵循“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60. B【解析】从题干中“直观”、“模范”、“榜样”等关键词,理解该句话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二、多项选择题

61.ABCDE【解析】古代教育中西方共有的特征有:(1)阶级性和等级性(2)专制性和刻板性(3)象征性和道统性。

62.CD 【解析】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成绩。绝对性评价是评价标准不依赖于其他学生的表现,而是依赖于学生对所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63.ABD【解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

64.ABD【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综合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相关课程;(2)融合课程;(3)广域课程;(4)核心课程;(5)经验本位课程。

65.ABCD【解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社会的风气 ,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或学生的经验、感受、困惑、意见等等。

66. ABD【解析】略。

67.ABCDE【解析】 我国学者白益民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与“自我更新”取向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

68.AB【解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三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69.ABCD【解析】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70.ABC【解析】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意义学习。

71.ABCD【解析】略。

72.CDE【解析】A、B不属于心理素质。

73.AB【解析】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具有强制性;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里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的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74.ABCE【解析】素质教育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正确的。

75.ACDE【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驾驭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主要有:(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升路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考试岗位改报入口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联考缴费入口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D类考试报名动态汇总2023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广西增核1.7万名事业编制投放中小学校2023年8月广西教师招聘编制公告汇总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