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广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模拟题5答案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7-04-06 10:48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016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模拟考题5答案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B【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从此确立,此后的三十年美国同类著作都师承了这一体系,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同时注意区分A选项,卡普捷列夫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2.C【解析】考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但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控制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4.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5.B【解析】少年期大致处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想青年期过度的时期,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A【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

7.A【解析】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8.A【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把弓的影子当做相似的事物蛇,很害怕。分化能够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9.C【解析】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10.A【解析】考察桑代克联结学习规律中的准备率: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也就要求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又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11.B【解析】负强化:取消厌恶刺激

12.C【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认得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13.B【解析】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14.D【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催化剂”

15.D【解析】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

1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做赢得地位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让名词靠前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尊重。

17.C【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来的,行为主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所以行为主义也可被称为联结派。

18.B【解析】能力属于比较稳定的个人心理特征,属于稳定的内部因素。

19.A【解析】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它提出来需要层次理论。

20.C【解析】考察的是关于变式的概念。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

21.C【解析】考察的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之间的区别。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又分为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22.C【解析】考察的是元认知策略的概念。解析略。

23.C【解析】学习迁移即时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考察的学习迁移。

24.D【解析】考察的是操作技能。

25.B【解析】考察的是学习类型的知识点。按照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合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6. B【解析】思维定势是指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熟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有积极与消极影响之分;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的可能有的功能。思维定势强调以同种认知方法解决后续问题;功能固着强调对事物特征的固定化认识。原型启发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一种形式,而酝酿效应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之一。

27. B【解析】算法是在问题空间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包括算法和启发法。

28.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是符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结合产物,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是衡量创造性思维高低的指标。流畅性即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特点;独创性指的是个体能够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超越自己乃至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29. A【解析】围绕着问题解决,先后出现了三种理论。试误说的观点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信息加工模式把问题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转化为最终状态的信息。

30.B【解析】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情感成分是核心成分。

31.B【解析】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将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前道德阶段也成无律阶段,此阶段规则对于儿童没有约束力;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并且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自律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能够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开始把规则看坐时灵活的,是彼此都认可,因而规则是可以协商的。

32.B【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是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33.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34.B【解析】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教师把他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显然处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关注生存阶段。

35.A【解析】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预见性 。

36.C【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罗森塔尔。

37.D【解析】德育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顺序。

38.D【解析】考察对合理情绪疗法的概念。

39.C【解析】考察教师成长阶段。

40.B【解析】既要严格又要慈祥,两者相结合。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41.B【解析】考察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考察。

42.B【解析】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强迫行为。

43.B【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拼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44.A【解析】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标志。

45.C【解析】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指的是既要证明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46.A【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符合榜样示范法的要求,即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47.D【解析】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指的是德育应该按照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8.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49.A【解析】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50.C【解析】思想品德课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51.C【解析】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52.D【解析】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一种做法符合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53.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德育理论。

54.D【解析】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55.A【解析】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56.B【解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内在要求。

57.B【解析】体谅模式要求学生学会体谅或关心别人。

58. B【解析】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9. C【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同化和顺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大方式。

60. C【解析】A天才儿童属于个体智力水平的差异,B大器晚成属于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D属于智力结构的差异。所以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各小题里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图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61.ABCDE【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62.ABCD【解析】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内容。

63.ABCE【解析】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

64.ABC【解析】布鲁纳是认知心理学家。

65.AC【解析】强化和刺激是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

66.BCD【解析】狭义的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的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是每一个正常发育的小孩都会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并没有通过自主学习获得。B.C.D涉及到个体对环境和经验的自主学习过程

67. AC【解析】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的动机是内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也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68.ABC【解析】元认知策略的知识点。

69.ACD[解析]考察的是学习类型的知识点。按照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合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70. AB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71.AB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依从、认同与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氛围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在道德认知层面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只是跟从别人或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做法。认同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别人相接近。认同阶段在道德认识层面有了一定深入,但仍然缺乏深刻性,但在道德行为上却趋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此时,无论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统统构成了统一的系统。

72.ABCD【解析】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3. BCD【解析】有关学习的分类主要有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结果分类,以及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知识的学习主要掌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知识主要来自对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技能的学习主要为了获得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调控、维持社会秩序的方法和规则。

74、ACE【解析】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属于教学原则。

75、CD【解析】运气是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外在、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外界环境是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0.5分,共1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表示,认为错误的用F来表示,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76、×【解析】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77、×【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78.×【解析】顺应是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而将飞机归结到自己熟悉的大白鸟的概念中,属于同化现象。

79.×【解析】“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而非水平上的差异。

80.×【解析】负强化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81.√【解析】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泛化和分化是一个互补的过程。

82.×【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83.√【解析】说话时婴儿不断练习引起的持久的行为的变化

84.√【解析】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朝向具体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和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85.×【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高成就动机者,按照成就动机理论,高成就动机者有追求成功的倾向,往往选择有50%成功几率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往往选择最简单或最难的任务。

86.×【解析】动机水平和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87、×【解析】 考察的是技能学习熟悉后的标准。个体在技能学习的初期只能对于明显的线索做出反应,熟悉后能察觉到动作的细微差别。

88、×【解析】考察的是元认知的定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89、√ 【解析】考察的是学习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90.×【解析】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所以低创造性可能高智商,也可能低智商;总之,高创造性一定高智商。

91. ×【解析】态度是后天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92.√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核心,道德品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93.×【解析】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94.×【解析】考察罗森塔尔效应,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95.√【解析】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内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升路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考试岗位改报入口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联考缴费入口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D类考试报名动态汇总2023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广西增核1.7万名事业编制投放中小学校2023年8月广西教师招聘编制公告汇总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