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22甘肃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知多少

http://gansu.hteacher.net 2021-11-24 17:25 甘肃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A项,政治功能主要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等。

B项,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力等。

C项,文化功能指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包括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等。

D项,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促进个体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

题干中舒尔茨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重在强调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本题选B。

11.孟子说:“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选项A,外铄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荀子、洛克。

选项B,内发论又叫做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高尔登、格塞尔、卢梭、柏拉图。

选项C,多因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选项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既强调内部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又强调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

题干中是孟子原话,翻译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认为人心才是自身发展的源泉。体现的是内发论的观点,因此本题选B。

12.墨子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种学说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成熟程度

C.外部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是指素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了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暗指环境对人的影响,C选项正确。

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起着前提基础,可能性的作用,A选项错误。

成熟程度是格赛尔的观点,不符合题干,B选项错误。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C。

13.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道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为(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阶段

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阶段。

A项,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属于第一个阶段,故排除。

B项,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属于第二个阶段,故排除。

C项,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属于第三个阶段,故排除。

D项,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属于第四个阶段,故本题选择D项。

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无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ABC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D项。

15.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抄袭作业后选择报告老师,理由是“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的利己主义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阶段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特点理解。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故本题选择C项。

16.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从德育模式上归类,属于( )。

A.认知模式 B.价值观澄清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故答案选A。

B选项,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教师德育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已有价值观,而非强加教师认可的观念。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该选项。

C选项,体谅模式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其主张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不符合题干表述,排除该选项。

D选项,社会学习模式,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张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不符合题干表述,排除该选项。

BCD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17.儿童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这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运算阶段的理解。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所以C选项正确。感知运算阶段的孩子是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获得低级的行为图式,9-12个月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所以A选项错误。前运算阶段:“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所以B选项错误。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掌握命题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形成了假设—演绎的逻辑思维形式,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所以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18.某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并且具备了补偿性可逆思维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生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

A项,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B项,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C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此外,本阶段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

D项,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形式运算代表着个体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首先,这一阶段的儿童熟练掌握了命题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利用命题来解释经验,同时能够把握不同命题之间的关系。其次,儿童形成了假设—演绎的逻辑思维形式,能够从一般原理或前提出发,经过原因设想,排除不正确的假设、证明假设等步骤,最终推导出结论。第三,儿童具有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同时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最后,儿童的思维具有灵活性,不再刻板地遵守规则,开始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故本题选择D项。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刘绍文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甘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34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33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32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31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30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29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