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6广东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还原现场/模拟考场卷(3)

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16-12-21 16:23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是对相关文献法规的考查。《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故选D。

2.A【解析】角色游戏,是指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此外,考生还要对其他游戏类型进行掌握。故选A。

3.D【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要求发挥各门课程的多种功能。题中所述只发挥了各种课程某一方面的功能,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故选D。

4.A【解析】基克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故选A。

5.C【解析】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故选C。

6.A【解析】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从这三个特点可以得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学习。故选A。

7.B【解析】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故选B。

8.D【解析】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称作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故选D。

9.B【解析】8个月左右,幼儿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认为是意志行动的萌芽。这时幼儿能够坚持指向一个目标,并且用一定努力去排除障碍。例如,幼儿看见了一件物体,因隔着一个坐垫而拿不到手,这时,他会用一定努力去挪开那个坐垫,把东西拿到手。这种动作明显是作为方法或手段而出现的。故选B。

10.B【解析】个性具有独特性、整体性及稳定性的特征。其中个性的整体性,是指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即在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正是个性整体性的体现。故选B。

11.D【解析】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是后天形成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实现的。故选B。

12.D【解析】五个选项中,福禄倍尔是最早提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的人。故选D。

13.D【解析】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题目中有的幼儿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丰富了教育内容,发挥了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故选D。

14.C【解析】本题是对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考查。可逆性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故选C。

15.D【解析】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想到的答案越多,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故选D。

16.B【解析】这一现象出现在4个月左右。故选B。

17.C【解析】学前儿童的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故选C。

18.D【解析】本题是对当前游戏理论相关内容的考查。埃利斯是激励调节论的代表人物。他从游戏的功能着眼,认为与环境相互作用、持续进行信息加工活动是人类的正常需要。故选D。

19.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特殊迁移。故选D。

20.C【解析】效果律是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D、E两项是设置的干扰项。故选ABC。

2.BC【解析】本题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任务的考查。20世纪中期至60年代,学前教育大多把儿童的智力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作为主要的任务。故选BC。

3.ABD【解析】福禄倍尔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一一“恩物”。故选ABD。

4.ABC【解析】本题是对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考查。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故选ABC。

5.ABCDE【解析】A、B、C、D、E五项均为现代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特征,这种变化给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故选ABCDE。

6.ABCDE【解析】本题是对幼儿记忆力特点的考查。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①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②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③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故选ABCDE。

7.ABCDE【解析】幼儿的结构游戏按技能分为拼插、镶嵌、排列、组合、穿孔、编织、黏合等。故选ABCDE。

8.ABC【解析】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属于有规则游戏的范围,不符合题意,排除D、E项。故选ABC。

9.ABCD【解析】道德的特征:①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②道德的社会共同性;③道德的阶级性;④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故选ABCD。

10.ACDE【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故选ACDE。

三、填空题

1.社会变迁

2.日常生活

3.自我意识

4.教学大纲课程

5.去自我中心

6.初创时期促进其身心发展智力社会性

7.调节与控制

8.模仿

9.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10.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

11.缺乏安全感

12.课程内容

13.柏拉图

14.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15.140

四、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根据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水平,第二种水平则是指尚处于形成的阶段,即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就是变最近发展区水平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从而促进儿童的成熟和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3.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幼年健忘: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和幼小儿童大脑皮层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连接突触的功能成熟水平有关。

5.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如下。①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②重视学前儿童的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③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④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

(2)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如下。①体育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为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②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③德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④美育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2.【答案要点】

(1)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论”。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

该理论认为,儿童天生有种内在的需要和欲望需要得到满足、表现和发泄,但由于儿童所生活的客观环境不能听任儿童为所欲为,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从而内心产生抑郁,导致儿童的自私、爱捣乱、发脾气等各种不良行为。所以,儿童就要在游戏中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需要,从而得到身心的愉快和发展。

(2)认知结构论。该理论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这种观点有助于对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解。游戏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图式,是同化的一种形式。

(3)学习论。该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联系律的影响。

(4)激励调节论。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游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和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5)活动论。该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实现他的积极性的一种形式,是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并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他们还提出儿童是游戏的创造者,强调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

3.【答案要点】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导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它们与一般的技能和习惯并无区别,只是在用来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时,它们便具有道德的性质。

4.【答案要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如下。

首先,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如下。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如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甩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这种观点与以往的学习理论有所不同。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案例中小明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的关系说明了如下问题。在社会性发展中,小明在同伴交往方面属于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答案要点】

这种儿童通常有如下表现: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lmj18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16广东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还原现场/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