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9广西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9-02-27 17:13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了四个时期:初创、发展、成熟、完善。其中A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它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属于发展时期所发生的事件;C属于完善时期所发生的事件;D属于成熟时期所发生的事件。

2.答案:A

解析: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答案:A

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技能。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题干涉及婴儿使用同一图式解决不同问题,属于同化过程。

4.答案:C

解析: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自我中心是指儿童认为别人所看到世界的角度和自己是一致的,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月亮本身是不动的,正是由于儿童自己的运动才感觉月亮在运动,因此儿童用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代替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5.答案:C

解析:知道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碗里,水没有变少,说明已经产生了守恒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

6.答案:D

解析: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旨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即灵活运用多种规则解决问题,因此,答案为D。

7.答案:C

解析: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经典条件反应刺激在前,反应在后;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在前,刺激在后。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题中只涉及3000次的练习律,被试者被蒙上眼睛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没有形成联结,致使效果不好。C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原理的应用。负强化是指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某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李明妈妈的做法目的是希望李明认真完成作业,给予的刺激是不用参加大扫除,即通过撤销不愉快刺激来提高行为反应概率。属于一种负强化,B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宋钦宗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刻苦读书、博取功名。读书之目的不是当下的快乐,而是未来的生活富足、社会地位,因此,在此诗中所涉及到的动机有远景动机、外部动机以及成就成绩。

11.答案:D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视觉联想等。题干所述即为视觉联想,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2.答案:A

解析: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B、C 项属于具体迁移,D 项属于重组性迁移。

13.答案:B

解析:题干中所述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所做,根据这个实验苛勒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关系转化说,即学习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致的或可类比的。

14.答案:A

解析:变式指的是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变式进行限定和增加例子,掌握概念本质。题目中惯性本身的核心概念并不会因为固体,液体气体而改变。

15.答案:C

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第二境界,意思是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高原阶段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与“求之不得”相似。故本题选C。

16.答案:B

解析: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往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17.答案:D

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小李的钦慕之情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想象”获取得来,故本题选D。

18.答案:C

解析:题旨中的小王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但是不能很好的依据道德认识来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即道德意志不强,因此老师应该因此对小王的教育应该从培养其克服困难、抵制诱惑力的能力入手。

19.答案:B

解析: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由于几个动物力量不统一导致车子一动不动的情景正是违背了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

20.答案:C

解析:指导自我教育法,即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题目中,学校让学生用进步类比果子,将进步和希望进行联系,目的是促使学生有行为进步和行为控制的自我驱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①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答案:ABCD

解析:选项中所描述的皆为专家的特征。

3.答案:BD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髙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4.答案:AC

解析: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解析: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是一种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2.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即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系列“条件——行动”规则构成的,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

3.答案:错误

解析:创造性是由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结果。创造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起来的。

4.答案:错误

解析:算法式能够逐步解决问题,一般不会失败,但是效率不高。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B

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焦虑症的表现是:(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作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题干中的表述符合焦虑症的表现。

2.答案:ABC

解析:考察创造性的培养措施。D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创造性在个性培养上,提倡的是非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答案。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40)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39)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38)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37)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36)广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模拟练习题(35)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