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育学考点人物之王阳明及其教育思想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12 15:1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活于明代中叶。王阳明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王阳明的讲学过程中,他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同样,他也是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物,本文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一、以“教化为先”的施政方针

他的“致良知”说最为突出地表现了儒学的这种精神。王阳明从其“万物一体”之心出发,将天下之人均视为父子兄弟,“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好比见其父子兄弟坠溺于深渊,感觉疾痛之切体,非“呼号匍匐,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王阳明,《传习录》)不可。拯之之法,则是实施教化,使天下之人皆致其良知,为善去恶。这样,天下之人才不会“堕入禽兽而不觉”,才能真正成圣成贤。王阳明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授徒讲学、办书院、建学校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为官治理地方的施政过程中。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王阳明平定广西思恩、田州的叛乱后,刚刚班师,就着手兴办了思田学校,在宾州创办宾阳书院,在南宁创办敷文书院,并亲临讲席。王阳明认为,平乱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这充分体现了王阳明政治以道德为先的施政理念。

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王阳明作为儒家后期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他曾说:“古圣贤之学,明伦而已。”在王阳明看来,从古至今,包括古圣贤之学,其目的都在于明人伦。所谓明人伦,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和价值情感,注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王阳明进一步扩大了孟子关于“明人伦”的范围。王阳明曾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斯明伦之学矣。道心也者,率性之谓也,人心则伪矣。”在王阳明看来,只要“不杂于人伪”,则一切举动、思虑都可以视为“明伦之学”。所以,王阳明所说的道心也就是良知,明人伦之学就是致良知之学。良知人人都有,只要人人都按照自己的良知、本心去做事,就可以成为圣人。因此,在讲学、办学时,王阳明特别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即把“尊德性”放在首位,教育弟子们做一个有良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人。

三、“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教育理念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王阳明学说的思想内核,贯穿他的一生。王阳明从小就立下了要成为圣人的崇高志向,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探求、践行成圣之道,他提出了“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著名论断。圣贤人格是儒家的理想追求。孔子认为,圣人的智力和知识与生俱来,是先知先觉者,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孟子认为,圣人是仅次于神的人,“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朱熹对人的理解是:“圣人万善皆备,有一毫之失,此不足为圣人。”孔、孟、朱熹所说的圣人都高高在上,无法企及。而王阳明却认为圣人和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良能”是成为圣人的根本条件,只要人人都能除去私欲的蒙蔽,恢复良知,并推致良知,通过不断地学习、磨炼,就会具备圣心,成为圣人。王阳明认为,要成为圣人,就要在“心”上下工夫,只有去了私欲,心就明亮了,就能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友爱,对朋友诚信,对国家尽忠。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王阳明一生收徒讲学,门下弟子众多,其中既有平民百姓,又有官僚士绅;既有青年才俊,又有垂垂老者。他们的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王阳明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他说:“天之于物也,巨微修短之殊位,而生成之,一也。惟技也亦然,弓冶不相为能,而其足于用,亦一也。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仲尼之答仁孝也,孟氏之论货色也,可以观教矣。”(《王文成全书》卷七)这表明,天之生物,大小长短各不相同,但都有各自的用处。社会上的诸多行业、技能,也千差万别,“不相为能”,但都有各自的作用。所以,教育应该因人而异,照顾学生的具体情况。只要能使他们同归于善就好,不妨各成其才。王阳明认为,孔子对于仁孝问题的不同回答,孟子关于货色问题的言论,都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值得后人学习。

另外,王阳明还指出,人的认识在客观上是一个由浅而深的过程,其间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学须是盘桓精察,历经时日,才能循序渐进,取得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论述道:“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所以,为学只能一步一步用功,不可好高骛远。

五、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王阳明讲学授徒的最大特点是与弟子平等相待,把弟子看做朋友。他在教学中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一言堂”,而是在尊重独立人格、主体性、个性的前提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随时指点,随处指点。他通过讲授、讨论、问答、吟诗、游览、书信往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点教育。王阳明在教学中,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提问答疑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始终坚持以理服人。这一教学方法在今天对于我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电子课本汇总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知多少教师招聘中小学体育笔试试题12023年5.7事业单位联考(言语理解)送分题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判断推理命题趋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数资)送分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